2019/8/20 13:33:42 次瀏覽 分類:醫藥知識
一、王氏保赤丸堪稱“中華第一丸”出處嚴謹
2019年7月6日上午,國醫大師王綿之學術思想傳承與創新研討會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召開。在學術研討環節,南京中醫藥大學藥學院黨委書記、博導狄留慶教授的學術論文《中藥丸劑經典之作-王氏保赤丸》,首次提出王氏保赤丸為“中華第一丸”的概念。原文表述如下:“王氏保赤丸原方為湯劑,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和不斷探索加工成微丸制劑,細如菜籽,大小均一,無明顯苦味,可附著于乳頭與乳汁同呷,或包裹于軟質食物中服用,易為嬰幼兒接受,服用方便,創意十分獨特,遠比傳統丸劑、散劑、湯劑理想,堪稱‘中華第一丸’。狄留慶教授從認為,王氏保赤丸為中藥丸劑經典之作,他主要從制劑工藝技術維度具體闡述了王氏保赤丸為“中華第一丸”的理由。
1、王氏保赤丸“突破了傳統中藥丸劑無法用于嬰幼兒的劑型極限”。
目前現有的中藥微丸為數不少,如六神丸等。但初生嬰兒即能安全使用的經考證僅有王氏保赤丸一個。“王氏保赤”之意,保者,保障也,防衛也;赤者,光露無飾也;赤子,初生之嬰兒也。王氏保赤丸的取名是經過仔細斟酌的。在本品的說明書中明確規定了不同月齡、不同年齡人群對應的精準服用劑量,如“6個月以內嬰兒每次用5丸”。細小如芥的藥丸能瞞過嬰兒畏苦的本能,以精準的劑量給藥,是王氏保赤丸作為微丸的獨到之處。匠心獨運的極小丸王氏保赤丸突破了傳統中藥丸劑無法用于嬰幼兒的劑型極限,成為中藥制劑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稱其“中華第一丸”無可非議。
2、王氏保赤丸“根據不同藥性和應用特點構建分層結構,成為早期結構藥劑學的雛形”。
王氏保赤丸泛制過程中,根據方中藥物性質的不同,將藥性峻烈的、易揮發的、有刺激氣味的、性質不穩定的藥物泛入小丸內層,將需要發揮速效的藥物粉末泛在外層,最后包衣,使之形成適宜于藥性和治療需要的分層結構小丸,此乃早期結構藥劑學的雛形,也是我國近代中藥人智慧的結晶。
3、“藥輔同源,精心選用,造就了全天然原輔料的中藥極小丸”。
王氏保赤丸是根據清代南通名醫王臚卿祖傳九世秘方,并由其嫡孫,王氏第19代傳人、首屆國醫大師、中國中醫方劑學創始人、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王綿之先生監制的純中藥制劑。本品以中醫中藥理論為指導,遣藥組方,配伍嚴謹。王氏保赤丸以精心篩選并特制荸薺淀粉和生姜淀粉極細粉泛制丸模,一方面發揮其配方作用,同時用作王氏保赤丸的輔料—淀粉性質穩定,與大部藥物不產生理化作用,具有賦形、崩解、粘合多種功能。泛制過程中只需借助少量水作為賦型劑,適度誘發荸薺淀粉和生姜淀粉的賦型性,為制備丸重2.5mg且丸重差異小、溶散時限短的極小丸奠定基礎。由于淀粉還具有崩解劑的作用,當丸劑吸水后,水分滲入、淀粉丸模吸水膨脹崩解,從而加速了丸劑的溶散。
4、“傳統泛制技藝制備的王氏保赤丸(極小丸)凸顯古代制藥技藝精華”。
王氏保赤丸制劑工藝自清道光年間代代相傳至今。泛丸是一項古老的中藥制劑技藝,巧妙地利用離心力讓藥丸變得渾圓,以水為粘合劑,讓藥粉逐層黏裹在藥丸上。王氏保赤丸有多種原料藥粉,它們需要以特殊的順序,分66次添加。每次添粉,單顆丸劑的增量在0.01毫米之內。因此,必須小心翼翼。這規矩是早就定下的:必須加66次!層層上粉的工藝,直接影響著丸劑的崩解度,也事關人體對藥品吸收的效果。因此,從母丸到成品,僅增加1毫米,卻需要5天時間打磨。66道工序,稍有分心,上粉就會不均勻。其制作技藝將工匠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也體現了我國古代中藥制劑技術的高超水平。
二、王氏保赤丸質量控制方式絕無僅有
王氏保赤丸的生產過程與一般丸劑不同,通過均勻加入適量的藥粉,并用粉勺輕輕地攪動,使丸、粉均勻分散以防濕丸粘結。經過反復多層次的加粉、加水、分篩,確保制出的丸子大小均勻一致,保證用藥劑量的準確性。
王氏保赤丸是多劑量服用丸劑,所以為了控制其均勻性,檢驗其重量差異采用的是雙重標準:
1、以10丸為一份,取10份,分別稱定重量,與標準重量(每10丸重0.025克)比較,不得超出重量差異限度±8%(法定是±12%)。
2、取1瓶(60丸)為一份,分別稱定重量,與每瓶標準重量(每支0.15克)比較,不得超出重量差異限度±12%。
為了使服用者,尤其是兒童服用后,丸劑崩解迅速,有效成分能很快釋放,藥效顯效較快,生物利用度高。公司將王氏保赤丸的溶散時限控制在30分鐘以內,而法定標準為60分鐘,統計結果顯示實際檢測結果都在15分鐘左右全部崩解。其原因是:
1、王氏保赤丸丸子大小控制得均勻,沒有大小不一的丸子,所以崩解快。
2、水是粘合劑,也減少了崩解時限。同時含有大量的淀粉、纖維類成分的藥材,成丸工藝適當,水分易通過纖維性毛細管,加上淀粉的吸水膨脹作用,丸劑的溶散時限較短。
3、王氏保赤丸粉料細度控制得當(按公司內控標準執行)。
通過嚴格控制王氏保赤丸的粒徑大小和重量差異,確保了丸劑的均勻度和用藥劑量的有效性。另外,王氏保赤丸生產工藝的特殊性和原材料層層把關及質量內控,使得王氏保赤丸的崩解時間大大縮短,從而使得丸劑很快溶散被人體吸收,藥效發揮顯著完全。
三、王氏保赤丸處方為國家級機密配方
國家為提高中藥品種質量,保護中藥生產企業合法利益,對質量穩定、療效確切的中藥品種實行的分級保護,丸劑為中藥劑型之一,目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的丸劑接近兩萬種,而其中被列入國家秘密技術項目的中藥品種卻寥寥無幾。1984年,國家醫藥管理局保密委員會將王氏保赤丸正式列為醫藥系統第一批科學技術保密項目,密級為機密,其關鍵工藝不參觀、不提供配方。
四、王氏保赤丸制作技藝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統醫藥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一個名錄項,傳統醫藥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促進文明互鑒、維護人民健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其中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丸劑卻屈指可數,2009年,王氏保赤丸制作技藝即被評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五、已經用循證醫學的方法證明王氏保赤丸臨床有效
2015年5月,中國中藥協會舉辦王氏保赤丸大品種培育頂層設計專家論證會,由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牽頭11 家臨床研究單位,于2016—2018年間進行了王氏保赤丸治療兒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隨機雙盲多中心臨床研究。對照組采用小培菲康(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治療,試驗組采用王氏保赤丸治療,比較兩組治療兒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證候的改善作用,以及臨床應用的安全性。結果,王氏保赤丸治療兒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癥狀的綜合有效率與小培菲康(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相當,且能改善中醫證候,臨床應用安全性較好。
六、深入基礎研究使王氏保赤丸作為中藥胃腸動力藥邁向新臺階
2018年11月,哈佛大學完成“王氏保赤丸改善腸胃功能評價及機理研究”,探討在正常生理狀況下王氏保赤丸對小鼠胃腸道的影響及王氏保赤丸對腸細胞生長的影響。整體腸道運輸試驗顯示王氏保赤丸在正常生理情況下能促進胃腸運動,且這種促進是雙向的,以保證腸道運動在合理的范圍內;小腸動力實驗顯示王氏保赤丸能增加小腸動力,并且在低濃度時的作用有顯著性差異;屏障滲透試驗表明王氏保赤丸有保護小腸膜完整性的功能能夠、降低腸道損傷。2019年3月,北京大學完成“王氏保赤丸調節腸道菌群研究”,探討王氏保赤丸對腸道菌群結構和功能調節作用。研究發現,王氏保赤丸對大鼠腸道菌群穩態的維持具有積極的作用:王氏保赤丸既增加了有益菌群乳桿菌屬Lactobacillus的豐度,又抑制了有害菌群Jeotgalicoccus菌屬和沃氏嗜膽菌Bilophila wadsworthia菌種的發展,并從某種程度上證明了王氏保赤丸可以降低炎癥性疾病的風險,且為王氏保赤丸雙向調節提供證據。
綜上所述,王氏保赤丸作為中藥丸劑經典之作,其超高的制劑工藝技術,加之絕無僅有的質量控制方式,既受國家機密處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又通過現代科學循證醫學方法、深入的基礎研究驗證其臨床有效,稱之為“中華第一丸”實至名歸。
CopyRight ? NTJH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蘇ICP備09009874號 版權所有:精華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